3月25日下午,集贤讲堂第430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111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历史学院李华瑞教授应邀来访我院并作了题为“王安石变法研究三题”的专题讲座。学院中国古代史方向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陈峰教授主持。
讲座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李华瑞教授从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讨论与反思入手,回顾了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方面的研究,指出虽然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李华瑞教授指出自20世纪初,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已是学界的主流意见,但是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只有少数学者如邓广铭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失败。邓广铭先生指出,“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元祐更化虽然推翻新法措施,但新法在元祐以后又不同程度地被后世所奉行,故以为王安石变法没有失败。李华瑞教授从政治、思想、经济、选官四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了王安石变法很多举措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后世所延用。
第二部分,李华瑞教授讨论了朱熹对于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价。首先,朱熹认可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措施,在宋初无为而治的情况下,产生了很多弊端,在此情况下变法是必要的,并且朱熹对王安石的一些变法措施如青苗法、保甲法等都持肯定态度。只是朱熹反对王安石的功利思想,认为其只以财利兵戈为要,不正人心。但朱熹对王安石个人的人品、道德都十分推崇。
第三部分,李华瑞教授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遗产进行了总结。包括以下六点内容: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大发展、变法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新高峰、南宋承袭了变法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赈济贫乏的变法主旨为南宋及后世继承、新法与中国古代后期历史的契合、经学、学校教育与科举的形成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讲座最后,陈峰教授为整场报告做总结,并代表全体师生对李华瑞教授的到来以及精彩讲座表示由衷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