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骥教授做客集贤讲堂
(通讯员:郭志刚)6月7日下午,集贤讲堂第444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C段524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台湾中正大学荣誉教授、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雷家骥作了题为“读《毗伽可汗碑》再思唐、厥关系”的专题讲座。学院中国古代史方向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副院长冯立君教授主持。第一部分,雷家骥教授介绍了突厥第二汗国的复国背景。他指出自匈奴冒顿单于破杀东胡王,其余部东迁离散之后,诸部落酋长即以可汗为号,可汗与汗二号殆无高下大小之分,...
(通讯员:郭志刚)6月7日下午,集贤讲堂第444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C段524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台湾中正大学荣誉教授、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雷家骥作了题为“读《毗伽可汗碑》再思唐、厥关系”的专题讲座。学院中国古代史方向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副院长冯立君教授主持。第一部分,雷家骥教授介绍了突厥第二汗国的复国背景。他指出自匈奴冒顿单于破杀东胡王,其余部东迁离散之后,诸部落酋长即以可汗为号,可汗与汗二号殆无高下大小之分,...
(通讯员:蒋馨怡)6月6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三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苏芃教授作了题为“重审班马异同——早期经典互见文本的谱系研究”的学术报告。古籍所王雪玲教授、郭海文教授、张宗品副教授、骆扬副教授、翁彪老师、文学院王晓鹃教授,西安工业大学孙振田教授,西北大学赵阳阳副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王志勇副研究员等与古籍所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吕东超副教授主持。...
(通讯员:朱琳)5月29日下午,集贤讲堂第443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中共中央党校齐小林教授作了题为“军事历史论文写作与军事历史研究”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黄正林教授主持。齐小林教授首先提出当前军事史的研究呈现“旧题新作”与向更精细层面推进的双重趋势,认为目前的军事史研究尚未触及核心问题,并强调战争史的研究具有极为广阔的空间。他结合自身研究经历,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重视经典军事著作。...
为进一步提升卓越历史教师培养质量,拓宽我院本科生实习实践渠道,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强化大学与中学教研一体化及人才协同培养,我院副院长郭响宏于5月29日下午赴西安市经开第五学校调研交流。到校伊始,郭响宏与学校执行校长、学院1999届校友谢南燕、综合办公室主任高晓婧、中学部教导处主任赵庚、中学部历史学科组长武世花进行座谈。谢南燕就学校的发展目标、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及教学现状展开了详细介绍,尤其介绍了中学对于教师发展的需求,...
(通讯员:朱琳)5月26日下午,历史教育讲堂第十六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郑林教授作了题为“初高中历史教学与评价的素养进阶问题”的学术报告。学院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我院王双怀教授主持。郑林教授首先谈到初高中历史教材和课标的设计是有衔接和梯度的,进而提出“初高中历史教学与评价的素养进阶”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他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第一部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者按:在陕西师范大学这片丰饶的教育沃土上,有这样一群优秀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岁月的犁铧翻开知识的土壤,以星夜的光辉照亮学术的创新,将炽热的情怀许以家国的荣昌。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将崇高的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点亮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师者荣光”,吹响了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激昂号角。春夏之交,...
2025年5月16日至17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办。会上发布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报告(2024年度)》。报告基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文期刊2024年的用户使用数据,以在线阅读量与下载量作为基础,计算“受欢迎指数”,重点对2024年1月1日以前上线、且有阅读量与下载量的2084种中文期刊、...
(通讯员:蒋馨怡)5月20日下午,集贤讲堂第442讲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浙江省博物馆蔡琴研究馆员作了题为《博物馆数字展览的策划与实施》的专题讲座。我院郭海文教授和美术学院高明教授以及考古文博方向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杨瑾教授主持。本次讲座,蔡琴研究馆员依次从“数实融合的认知”、“展览矩阵的实践”、“全景远景的展望”三个部分进行论述。蔡琴研究馆员首先定义了“数实融合”的概念。...
(中新网西安5月17日)“以前在俄罗斯做汉学研究,像是‘由外向内’,随着与中国学者的交流合作、在中国的定期交流,我觉得自己逐渐身在其中‘由内向外’在做研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伊琳娜·波波娃告诉记者,中国是她的“第二学术故乡”,希望搭建“学术桥梁”,促进两国学者交流合作。中学时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波波娃大学期间选择了中国史专业。“一方面是兴趣使然,另一方面是我们学校在中国史方面有深厚的学术研究根基。...
(通讯员:郭志刚)5月8日下午,集贤讲堂第441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李水城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耀武扬威——权杖与文明的交互”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曹玮教授主持。李水城教授首先介绍了权杖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在西方权杖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年代较早、制作普通、做工粗放、装饰简单的权杖,第二种是质地贵重、装饰精良豪华、象征王权和指挥权的权杖,第三种是天主教、基督教教主等宗教上层人物手中所持的曲柄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