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由西安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与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铜镜之路:丝绸之路物质交流学术研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西北大学、浙江大学以及韩国国立清州博物馆、德成女子大学等40余家高校与文博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研讨“铜镜之路”“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我院副院长杨松在开幕式致辞。
本次会议设立两个分会场、四个会议主题,围绕“铜镜”与“丝绸之路”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历史脉络。第一分会场聚焦“丝绸之路上的铜镜传播与互塑”及“铜镜考古新发现与博物馆策展”,系统探讨了铜镜在丝路沿线的流通路径、工艺传播及其文化内涵;第二分会场围绕“古代铜镜文化研究”和“丝绸之路与古代物质交流”,将研究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物质文化交流层面。四十位学者在会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特色。
作为联合主办方,我校20余名师生积极参会,并有8人在学术交流环节发言。其中,我院杨瑾教授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作了《丝路粟特服饰考》的专题报告,郭海文教授参与分会场主持并与博士生米佳鑫合作发表论文《物质文化视域下的古代女性净手、清口、梳头用具研究——以〈奁史〉为中心》。我院博士生王琪、米佳鑫、段志新以及硕士研究生刘莫等也在各分会场汇报了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敦煌壁画香器、金代铜镜域外传播、滨海边疆区考古发现、铜镜与丝路文化互动等多个前沿方向。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铜镜之路”的专题研究,生动揭示了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为推动东西方文明互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加强了我院、我校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联系。通过联合主办会议,不仅深化了我院与各兄弟院校及文博机构的学术联系,也为未来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院将继续支持此类跨学科、跨机构的学术对话,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研究在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上的双重突破,为构建中国特色丝绸之路学学术体系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