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浙江省博物馆蔡琴研究馆员做客集贤讲堂

发布时间:2025-05-22点击量:

(通讯员:蒋馨怡)5月20日下午,集贤讲堂第442讲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浙江省博物馆蔡琴研究馆员作了题为《博物馆数字展览的策划与实施》的专题讲座。我院郭海文教授和美术学院高明教授以及考古文博方向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杨瑾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蔡琴研究馆员依次从“数实融合的认知”、“展览矩阵的实践”、“全景远景的展望”三个部分进行论述。蔡琴研究馆员首先定义了“数实融合”的概念。数实融合就是数字展览和实体展览深度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向实体展览的应用、渗透,使数字展览赋能实体展览的发展,形成相辅相成的展览格局。其内涵包含三个方面,即数字技术和实体展览的融合应用、数字展览和实体展览的融合应用、数字化各要素和非数字实体展览的融合应用。

随后蔡琴研究馆员结合上海世博会“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各馆的“沉浸式数字展”、董其昌数字人文系列展等案例,展开阐述数实融合三个阶段的优势和局限。她指出,实物和空间的关系是博物馆展览最基础的逻辑关系。数字化带来的“大小失真”等负面感受,引发博物馆人思考:究竟什么时候需要数字化?什么时候需要工具?蔡琴研究馆员认为博物馆不仅是封存历史的时间胶囊,更应成为孕育未来的文化孵化器,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一个开放社论的场域,而非单向的知识输出平台。策展工作若缺乏思想激荡,缺乏二次的创作,则无异于空洞符号的堆砌,难以唤起观众的文化共鸣,真正有价值的展览应当成为历史文脉与当代精神共振的能量场。

关于展览矩阵的实践,蔡琴研究馆员详细分享了2021年至今《丽人行》展览矩阵,从云展览起步,逐步延伸至实体展、虚拟微策展大赛、沉浸式数字展,直至最新的跨媒体“近现代女性图像展”,这一系列展览持续开放、流动、生长与变化的“数实融合”文化创新实践的经验。

讲座最后,关于博物馆展览的全景和远景看数实融合,蔡琴研究馆员表示回到博物馆展览的原点,还是要回到内容、主题、实物和空间,也正因为在“内容和主题”、“实物和空间”存在很多物理上的实际限制,让我们觉得其他方式很难比拟亲临博物馆的感受。事实上,也没有一项技术可以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真实的观展体验。因此,数字化是工具和手段,夯实实体展览基础和促进实体展览发展是目的。

在交流环节,参会师生围绕“不同性别策展具有不同视角”“展览如何呈现展品背后的信息和故事”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杨瑾教授作讲座总结。她指出本场报告语言生动有趣,图像信息丰富,见解深刻独到,拓展了参会师生的学术视野,令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