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学潘铭基教授做客集贤讲堂

发布时间:2025-03-06点击量:

(通讯员:蒋馨怡)3月4日晚,集贤讲堂第426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系主任潘铭基教授作了题为《〈史记·孔子世家〉为孔子生平编年的文献依据》的学术报告。学院王雪玲教授、骆扬副教授、吕东超副教授、翁彪老师等与文献学方向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张宗品副教授主持。

潘铭基教授从“《论语》所载孔子生平事迹”、“《史记·孔子世家》与孔子游历考”、“略论司马迁为孔子立传之原委”三个部分展开讲座。

讲座伊始,潘铭基教授指出司马迁崇拜孔子,立孔子事迹于“世家”,也曾亲赴孔庙与孔府实地考察。出于尊敬,司马迁撰写《史记·孔子世家》必多求根据。《论语》乃语录体典籍,编排芜杂,并不编年。《孔子世家》为孔子生平编年,当如何参考《论语》及其他文献,颇具参考意义。关于《论语》所载孔子生平事迹。潘铭基教授枚举胡仔、程复心、钱穆、韦政通等人曾借助《论语》编撰孔子生平传记,并就《孔子世家》之编排有所讨论。潘铭基教授进而指出,前人考证孔子生平多以《论语》为本,然而《论语》中能确切系年者很少。

在《史记·孔子世家》与孔子游历考部分。潘铭基教授展示了诸多表格:第一组是《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生平年谱,分为“纪年”“事件”“《论语》及其他典籍依据”三列。可以看到《孔子世家》引《论语》共五十七次,采用甚多。第二组是《史记·孔子世家》及其互见文献表,将《史记·孔子世家》与《孔子家语》《论语》《说苑》《左传》《穀梁传》《吕氏春秋》《荀子》《尹文子》等排比对读。根据对读可见,与《史记》为互见文献的,二者或有承袭关系,或来源相同;《史记》未有互见文献部分多与孔子无关,为描述当时天下形势之语,与其他各篇世家写法相同。随后,潘铭基教授指出自司马迁草创孔子生平系年以后,后世学者多有批评,并且列举了五个例子详细说明其抵牾之处。同时潘铭基教授也引用韩兆琦、凌约言等人之语,强调司马迁《孔子世家》或有可商之处,然其作为第一部为孔子系年之传记,首事之功,不可忽视。

讲座第三部分讨论司马迁为孔子立传之原委,重新剖析司马迁何以将孔子置于《世家》。潘铭基教授从班彪、班固、司马贞、张守节、赵翼等对这一问题的评论入手,对比了与孔子时代相仿的其他“世家”篇章,最后提出司马迁升格孔子入世家,即以“世家”模式撰写此文,以孔子生平作为系年,赋予了其编年意义。

潘铭基教授的讲座,文献功底深厚,数据图表丰富,分析层层递进,启发思考。其中“互见文献”的研究,为参会师生展现了传统文献学在与数字技术、社会史视角的碰撞中开辟新领域的鲜活案例,拓展了与会师生的学术视野,令人获益匪浅。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与潘铭基教授围绕“司马迁《史记》想呈现怎样的历史”“司马迁写《史记》是否受到孔子编《春秋》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最后,张宗品副教授为整场报告做总结,并代表全场师生对潘铭基教授的到来以及精彩报告表示由衷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