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围绕“学科目录调整后的历史学科建设”这一主题举行了中心组学习研讨会。副校长萧正洪、宣传部部长孔祥利、发展规划与“211工程”建设处处长李继凯、人事处处长马进福、研究生部主任杨祖培、教务处副处长刘瑜、社科处副处长苟亚锋、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马晓云,历史文化学院党政领导、学科带头人等参加了学习研讨活动。
会议由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丁虹主持。她说,这次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研讨会,是在面临国家近期将要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制定好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为主题的学习研讨活动,目的是理清思路、谋划发展。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贾二强,结合历史学科目录调整后的新变化和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思路、任务目标、重点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在学科目录调整后,学院要坚持“扶重保强、突出优势、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在中西史学比较、国际史、文物鉴定修复等研究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同时不断推进考古学、文物学与博物馆学、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学科教学论等建设步伐,力争在重点学科评估与申报、专业方向调整与优化和211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完成预期目标和任务。何志龙副院长、王晖教授、白建材教授等先后发言,与会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参与研讨,分析问题,解读政策,交流沟通。
针对学院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各位老师的发言,萧正洪副校长首先对学院在学科目录调整后历史学科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工作安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他指出:第一,在学科规划和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凸显特色,另一方面要培育优势学科竞争力,进一步明确中国史和世界史学科发展目标;第二,国家对古籍整理工作很重视,建议将“长安学”项目做大做强,争取国家的“协同创新计划”项目,进一步拓展文献学和古籍整理方面的研究。第三,人文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吸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概括起来就是“文科要硬”,这样才能入主流。此外,针对学院学科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萧正洪副校长指出:如何用好人才,如何体现团队项目参与者的劳动成果,进一步鼓励团队科研,需要学校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在顶层设计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针对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的现状,他提出,可以考虑将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学生认可、身体状况许可的离退休教师返聘回来上课,使青年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研究工作,为以后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最后,萧正洪副校长强调,学校每个部门皆有其角色和职责,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服务。希望各部门多与学院交流沟通,相互听取意见,不断推动学校事业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