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暑期支教活动顺利结束

发布时间:2015-07-28点击量:

      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有关大学生开展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四届“彩虹桥”暑期支教实践团队来到渭南华县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开展了以“爱心支教,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为期十天的支教实践活动。

凝聚力量 自信出征

718日,“彩虹桥”暑期支教实践团队一行14人怀揣热情与梦想,驱车前往渭南市华县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带着沉重的行李,团队成员进入到宿舍楼,经过认真的打扫之后,在当晚进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细致安排。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不顾一天的劳累,投入到紧张的备课当中,期望第二天的第一课能为孩子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次日下午,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华县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举行。仪式上,北村中心小学副校长崔老师致欢迎词,之后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柴永昌发言,对北村中心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参与表示感谢,希望通过支教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架起一座文化传承的彩虹桥,让孩子们在暑假能够过得更加充实和愉快!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李国梁等向北村中心小学赠送了书籍文具、中华德育故事光盘等物品,李国梁先生在讲话中希望孩子们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学会独立思考,并对支教团队坚持开展工作表达了敬意。

认真上课 真诚家访

718日晚,支教团队就与北村小学确定好了支教期间的作息时间表和第一天的课表。在支教期间,团队成员除辅导暑假作业,开设语、数、外等课程外,还为孩子们开设了历史文化、音乐、体育、手工等内容丰富的课程。支教团队在整整8天时间为6个班开设了超过330节课。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团队成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用自己带来学习工具结合孩子们身边事例,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陌生而令其好奇的知识世界,并且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们鼓励和帮助。在上课之余,团队成员还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对本班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家访。家访选取的学生多为班级内有代表性的同学,在家访的同时,大家对家长发放准备好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的交流,将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进行综合,进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到高塘镇的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重温历史 弘扬精神

    2015721日下午孩子放学后,支教团队来到了革命圣地渭华起义纪念馆。因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位于渭南市华县高塘镇,正是渭华起义的发祥地,同学们便来到这里凭吊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倾听当地民众讲述革命故事。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去、到军队中去,准备武装力量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83月,省委决定在党的力量强大,群众基础较好的渭华地区发动起义。渭华起义沉重打击了西北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而渭华起义纪念馆则向世人展示着渭华起义的有关图片、史料,介绍了参与起义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悬挂着纪念包括邓小平、徐向前、高克林、汪峰等的题词。最后大家在革命圣地合影,用照片记录了这令人激动的时刻。参观过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与教育,增强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确定自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点事的理想。

青春飞扬 筑梦高塘

2015727日上午八点,第四届“彩虹桥”支教文艺汇演在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操场上拉开帷幕。高塘镇北村中心小学校长张艳、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柴永昌,“彩虹桥”支教团全体师生以及部分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魏兴、张雪梅主持,在张艳校长、柴永昌老师、志愿者代表刘佳同学简短发言之后,整个汇演以志愿者李坤宁同学的舞蹈《礼仪之邦》拉开序幕,四班五班的《旋风少年》向大家展示了英气勃发的少年气息,伴随着志愿者张晓目同学悠扬的葫芦丝之声,四班五班的同学们带来了美妙动人的歌曲串烧。而二班三班的舞蹈《青春修炼手册》更加让我们嗅到青春的味道,志愿者赵英莹同学的《陶笛独奏》也让大家眼前一亮,一班的历史短剧《三顾茅庐》以其生动的表演再现了三国历史故事的精彩瞬间,二班三班的长拳表演《男儿当自强》展示了高塘男孩的男子气概。最后,六班同学以一首纯洁的《栀子花开》结束了整个文艺汇演。整个汇演节目安排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位都很认真,通过筹备、排练,让孩子们在暑假真正感受到了一起合作带来的愉悦!

收获颇丰  满载而归

2015727日下午,支教团队离开了这个奋斗了十天的地方。十天里,团队成员克服时而高温、时而暴雨的糟糕天气,克服饮食单一、蚊虫叮咬等诸多困难,没有一位队员中途退出,大家凝聚力量,团结一致,一起为完成支教活动而不懈努力。十天虽短,但让每位支教队员永生难忘!十天支教,让每位队员经历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同窗之谊、师生之情更是打动着每一位支教队员,特别是阳光洒照在孩子们那一张张淳朴稚嫩的笑脸时,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朵朵美丽绽放的花朵和一缕缕青春的希望。到了离别的那一刻,孩子们稚嫩脸庞挂满泪水,对支教队员恋恋不舍,让所有支教队员内心深处无不收获着感动与欣慰!(刘佳、张雪梅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