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黄寿成副教授应邀赴日参加第六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
2014年5月23-27日,由日本东方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与第59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同于5月24日在东京召开,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黄寿成副教授作为参与此次论坛的十五名中方中国古代史人员之一受邀参加此次论坛,此次论坛主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5月24日上午10:30在东京一桥的日本教育会馆7层会议室正式举行全体会议,由駒沢大学准教授石井仁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博明妹主持并翻译,会上山东大学教授池田知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楼劲、中央大学教授妹尾达彦、澳门大学教授汤开建等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
下午论坛分为两个会场,分别由由石井仁教授与博明妹博士、国际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教授伊东贵之与楼劲研究员主持召开,报告内容包括中古政治、经济、宗教、文学等诸多方面,从历史学、思想史、文学方面进行联合考察,涉及面广,新论叠出。我校黄寿成副教授所作的《西魏政权建立之初的宇文泰集团》的报告,从武力而非仅从在中枢权力核心所占人数方面进行对于西魏政权建立之初的政治格局做了分析,认为宇文泰及其集团早在西魏政权建立之初就已掌握该政权的武装力量,进而控制了西魏政权,而非台湾学者吕春盛所说的直至大统六年宇文泰才真正控制了西魏政权。另有多场精彩的报告,其中有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彦辉《秦汉聚落形态研究——兼议宫崎市定的“中国都市国家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宋艳萍《论“尧母门”对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以及政治史观的影响》、早稻田大学教授渡边义浩《“古典中国”の成立と展開》、中山大学教授王承文《汉晋道教“静室”与斋戒制度的渊源考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屹《道教“灵宝”传统的历史嬗变》、二松学舎大学教授牧角悦子《中国文学史における近代》、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内藤湖南の时代区分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天石《从身份制度看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洪波《阴阳五行观念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禳灾、减灾》、副研究员梁建国《北宋东京的城市功能集聚与空间扩展——兼论中国古代城市化的阶段性与地域性特征》、研究员阿风《崇士重商:宋代以来徽州人的四民观》、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思想史から見た宋代近世論》、厦门大学教授陈支平《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以理学、朱子学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汪学群《试论明代思想的历史阶段特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格平《元人诗序中的元人诗学观》,这些论文大都在史料或者观点上有新的发现或新的见解,分别从宏观或微观的视野对中国中古时期的时代划分、社会变迁、思想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代表了当前中国史研究的较高水准。
最后全体会议由石井仁教授、伊东贵之教授、楼劲研究员、博明妹博士主持进行综合讨论,与会学者纷纷发言,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此次“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是中日两国学者第六届共同举行的会议,来自两国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中国古代史相关问题,与会的中日学者所提交的论文整体水平也达到较高的层次,对于两国学者的进一步交流,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