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日新论坛第四十二讲成功举办
2011年11月4日晚七时,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日新论坛”第四十二讲在学院三楼多媒体教室举行。我院2009级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彭贺超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新军编练与新疆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讲座。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华腾教授出席本次讲座并做了精彩地点评。
彭贺超同学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讲述“新军编练与新疆辛亥革命”。首先,他分析了新疆暂编陆军的的编练情况,主要讲了新疆巡抚与暂编陆军第三十五协和伊犁将军主管的伊犁混成协。暂编陆军第三十五协历经潘效苏、吴引孙、联魁三人地不懈努力最终编制而成,主要是在常备军基础上进行改编。伊犁混成协是长庚两次任伊犁将军时编制的,他编练的核心思想是“借才异地”,向袁世凯、张之洞借兵,此外还“立足甘新”从甘肃、新疆招募兵员。其次,他讲述了新疆新军编练的成效,从编制完备、武器装备、新型官兵群体三个方面来论述新疆新军编练成效是不错的。从编制上讲,兵种多样化,有步队、马队、炮队、工程队、军乐队、辎重队等;从武器上讲,有毛瑟枪、来复枪、山炮等;从官兵群体上讲,以伊犁混成协为例,外调军官占了62%。最后,他介绍了辛亥革命期间的新疆新军,刘先俊主要依靠巡防营、哥老会进行迪化起义,而新疆巡抚袁大化控制了第三十五协并镇压了起义,致使起义失败。由李辅黄担任总指挥的伊犁混成协起义取得了成功。他通过分析两支新军在革命中的不同表现,指出其原因是由于第三十五协旧成分比较浓厚,主要是在以前的常备军基础上进行改编,且新疆地方当局对其的控制力强,而伊利混成协创办了自己的伊犁白话报,又主要是外调军官。之后,同学们围绕新军编练中的问题及中西军队的差异进行了提问,彭贺超同学给予了耐心地解答。
讲座最后,张华腾教授对本次报告作了精彩而细致地点评,他首先说明了彭贺超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目前国内对新疆新军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其次他从三个方面对彭贺超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一是他对新军的研究考察比较细,并讲述清晰,避免了大而空;二是收集材料的艰难,要收集档案、报刊、地方志等内容;三是课件做得精细。最后,张华腾教授从暂编陆军第三十五协和伊犁混成协在革命中的表现,指出新军不一定都是革命的,同时也指出了有待进一步努力的地方,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材料,从实际训练、军事演习中看新军的军纪及炮法如何等。
本期论坛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