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号下午2点半,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日新论坛第二十八讲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层报告厅开讲。本次报告的主题为《名士与士族》,由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刘蓉主讲,研究生部副主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施建雄主持。
报告会开始前,施建雄教授向到场学生简要介绍了刘蓉博士的基本情况。随后,报告正式开始。刘蓉博士的报告总共分为六大部分:首先她简要的介绍了做《名士与士族》这个课题的缘起,即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对以往专家学者著作的一些疑问,如“士族”究竟是如何形成,“名士”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之类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报告的第二部分,也即刘博士对于社会分层的一个理解,她引用马克思·韦伯的观点,认为社会分层的依据主要是物质财富,社会声望和政治权力,用中国化的表述即是“利、名、权”。
报告的三至六部分,刘蓉博士分别阐述了名士阶层的形成,发展、内部分化以及从名士到士族的最终形成这个渐变的过程。在分析名士兴起的背景时,提出由东汉时期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和汝颍南阳文化圈的形成这两个新颖的个人见解。接着刘博士还对每部分内容都做出总结,她认为是在与外戚和宦官的斗争中,清流士大夫走向群体的认同,至党人名士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具有很高的社会声望,极高的政治热情和舍身忘家的政治实践,“名士”的核心内容即是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而在国政与风俗互相影响,互相斗争的过程中,名士阶层内部的事功派和浮华派逐渐趋向融合,最后凝固为“士族”。
在报告结束后,施建雄教授对于整场报告做了简要的评价,他赞赏刘蓉博士善于选题,选择有意义有深度的大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注意理论和史料的结合,并能够从众多史料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刘蓉博士敢于对先辈史学家的论点提出怀疑,进行深入研究,得出新的结论。在此后的交流环节,刘蓉博士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回答,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整场报告会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