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曲江学者赵亚夫教授举办历史意识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5-05-29点击量:

      2015527日下午,曲江学者学术报告在长安校区文汇楼C211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什么是历史意识——围绕历史教育学的问题与思考,主讲人是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我校曲江学者、兼职教授赵亚夫先生。讲座由王双怀教授主持,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袁亚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主编任鹏杰、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高峰、师大附中历史教师华春勇,以及赵亚夫先生的博士生徐赐成等和院内外师生一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从历史教育角度关注历史意识研究、基于“历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来探讨历史意识价值,在国内属于学科前沿课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历史意识”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广的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和语境下,其含义有大差异。就“历史教育”和“历史教育学”而言,如何界定和使用“历史意识”这一概念,是开展历史意识研究的首要问题。赵先生在报告中着力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课题进行了阐发:

一是“历史意识不是什么”。赵先生基于近年来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概念界定,运用独特的思考方式,从“历史意识不是什么”角度切入,进而提出:1、历史意识不是“对历史的意识”,而是“在历史中的意识”;2、历史意识不是线性的时间性记忆,而是多元且整体的现实性的问题意识;3、历史意识不是万能的特殊性意识,而是经过主体反思的一般性意识。

其二,“历史意识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赵先生运用大量实例说明“历史意识”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历史教育学”学科发展而言,具有“灵魂”和“核心”的价值。

其三,“历史教育学中的历史意识系统”。在这部分中,赵先生通过结构图,展示了历史教育学中的历史意识系统,对“什么是‘历史意识’”进行了结构化的阐释和说明。“历史教育学”正在成为一门重要的独立研究领域,在赵先生的努力下,“历史教育学”已经首先在首都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史”之下的二级学科招收本、硕、博学生,而“历史意识”研究对于给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赵先生的报告本着严谨的分析和理性的态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说理透彻,并运用大量实例,对核心概念做了多层面的分析和批判,在思想方法、理论认识等方面给与会者以启发和指引。

最后,王老师就此次报告做了精彩总结,并对学校学生听众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本次报告是赵先生作为曲江学者系列学术报告的第五讲。第一讲是2011929日的《中学历史教学的史学视域》。第二讲是201246日的《我国六十年来历史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第三讲是2012427日的《中学历史教育与国民精神——围绕历史课程与教材》。第四讲是201458日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与国民意识》。赵先生通过这些报告,以及《历史课程与历史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20125月)和《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诊断与策略》(20145月)两门课程,全面勾勒出了《历史教育学》学术框架和课程架构,为我校学科发展、特别是我院的“历史教育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字:徐赐成;摄影:钟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