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上19:00到21:00在学院三楼多媒体教室,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日新论坛”第十四讲开讲,今年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的06级历史院本科生于海兵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易水萧萧西风冷—五四学生与五四运动”的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玉华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
在报告一开始,于海兵就给大家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并指出报告的主题是从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群体出发,进一步探讨这次运动。首先他将其放在近代学生群体发展脉络中,指出五四学生群体是处在转型时代,他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接着他将五四学生放在新潮和国民这两个当时的团体个案中,通过对比得出五四学生具有思想的两歧性,这也就使学生们在从上街游行那一刻起,内部就注定出现了分裂。从而导致了五四群体的分化,并最后各奔天涯。在报告的最后,于海兵从五四各学生的命运尤其是傅斯年的后半生经历,联想到现代学生、想到毕业后他们的出路,并借傅斯年当年出国之前所说的一段话提醒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要慎重考虑好。
最后,王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老师指出这次报告非常成功,通过这次报告,于海兵将自己的毕业论文系统的介绍给了大家。而且老师指出,王海兵能从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群体出发,从新看待五四运动,研究手法新颖、角度特殊值得大家学习。在点评中,王老师还指出,在他最后的结论中还有不足之处,如在研究中更应该关注中国传统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