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晚,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日新论坛”第四十七讲在学院二楼多媒体教室举行。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中国近现代史方向赵小花博士为同学们做了题为“唐代史馆制度研究综述”的学术讲座。历史文化学院阎东凯老师出席本次论坛并做了精彩地点评。
赵小花博士从史馆制度的沿革与唐代史馆制度的研究两个方面来展开讲述。首先,她以简练清晰的语言讲明了史馆制度的沿革,即起源于东汉的兰台、东观,在曹魏北齐时期史馆的基本格局奠定,正式形成于唐朝。其次,赵博士重点论述了唐代史馆制度研究。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民国时期研究不多,主要有傅振伦、金毓黻等。新中国成立的研究科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时期是建国之初,以“五朵金花”为核心,以史代论。第二个时期从改革开放到1999年。经过文革,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史学的出路,史学家们积极吸取国内外各种史学思想,借鉴史学大师顾颉刚、陈寅恪、傅斯年等人的研究方法。这一时期整个使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唐代史馆利弊的评述,台湾学者也把目光投注于史馆修史方面。第三个时期是从步入21世纪开始到现在,其研究特点为“描述性”工作的加强与“解释性”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学界也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争论与探讨。
之后,同学们相关问题进行提问与交流,赵博士给予了耐心地解答,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讲座最后,阎东凯博士对本次报告作了精彩而细致地点评。他首先肯定了举办“日新论坛”的意义,正所谓“无交流,无学术”,日新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其次他指出赵博士选题的意义,中国的史学特别发达,因此史馆制度的研究尤其重要。再次,他提到赵博士的报告思路清晰,语言干练,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多学习。
本期论坛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