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19时,我院“星期四论坛”第五讲在长安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曹维安教授作了题为《乌克兰:边境上的国家——乌克兰的历史与乌克兰危机》的报告,我院部分教师以及众多院内外同学参加。本次论坛由李秉忠副院长主持。
首先,曹维安教授阐明了“乌克兰”一词的涵义,即边陲地区。接着从2月22日乌克兰前总理亚努科维奇出走一事开始,介绍了乌克兰自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在东西方之间来回跳跃的外交政策,以及跟俄罗斯和欧盟、美国之间的合作与摩擦。随后,曹维安教授站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克里米亚问题的由来和乌克兰独立建国的过程。曹教授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图像资料和史实,让听众们直观地感受到克里米亚归属问题的复杂性和乌克兰建国背后的不稳定性。接着,曹维安教授全面地分析了乌克兰在1991年到2004年后苏联时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经济崩溃、政治混乱、民族认同感与乌克兰的区域分化,以及试图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的东张西望的外交政策。这些问题导致了乌克兰在独立建国后的十几年里与西部邻国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加大了乌克兰人向西方靠拢的决心。随后,曹教授介绍了2004到2014年这十年间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橙色革命”和乌克兰危机,详细讲述了2004年尤先科领导的“橙色革命”的始末,橙色阵营的分裂,2010年亚努科维奇的重新上台以及今年年初爆发的乌克兰危机。这些都与乌克兰国内的腐败问题紧密相关。曹教授认为,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应当被视作2004年“橙色革命”的继续。
曹教授还提到了乌克兰所面对的其他问题。第一是历史问题,从古罗斯的遗产继承者之争到1922-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乌克兰对于本国历史的认识有很大不同。第二是近现代乌克兰民族意识的形成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问题。第三是宗教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的乌克兰人信仰的矛盾和牧首区归属上。第四是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俄语作为乌克兰的官方语言的问题。
最后,曹维安教授作了几点总结:其一,乌克兰的民族精英们总是在依靠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二,作为后集权国家,乌克兰的政治腐败、寡头经济和分配不公现象都极为严重,却至今无法解决;其三,西方文明与东正教文明的断层线一直贯穿着乌克兰领土,独立后的乌克兰其实是一个具有两种文化的、分裂的国家。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针对讲座内容及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提问,曹教授耐心解答。曹维安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视野开阔,语言风趣幽默,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通过本次报告,同学们对于乌克兰的历史沿革和当下的时事热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获得了诸多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