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AI赋能历史学科建设系列学术会议之盛宣怀档案智能分析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上海图书馆相关专家和历史文化学院师生共15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主办,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郭响宏主持开幕式。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秉忠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在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下,AI与历史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推动人文学科发展、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主动回应AI技术、将其深度融入历史学专业学习与研究,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历史文化学院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始终坚持“应用为王”的发展理念,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作开发的盛宣怀档案智能分析系统,既是学院前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更是两家单位强强联合的标志性成果,必将有力推动历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姚进庄教授对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完成《盛宣怀档案》数字化标注项目表示由衷感谢,对项目团队师生专业、高效的研究能力表示高度赞许,对双方合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表达了对利用AI技术构建智能文档分析系统的美好期待,对未来双方深化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盛宣怀档案》分为77卷,含超过13,000封信件,接近四百万字,包括盛宣怀与他的家人及同僚的书信往来。从2014年到2018年,文物馆组织专家团队对档案进行释文、标点、分页和数码化的工作,完成了包含档案完整内容的可搜索数据库,这对机器学习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为深度开发这份已释文标点档案的价值,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展开探索与合作。
随后,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张光伟介绍了基于多智能体构建的盛宣怀档案智能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实现机制以及研发历程。与会人员围绕精心设计的涵盖不同难度等级的问题,如基础事实提取、简单因果推理、人物关系分析、档案价值理解乃至复杂内容推断与应用,与“盛宣怀档案智能分析系统”进行了深度交流互动。

上海图书馆与会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盛宣怀档案研究经验,对系统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点评。他们高度肯定了AI在历史学专业研究方面的潜力,并对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后续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我院师生围绕中国近代史专业学习与研究的具体场景,分享了系统的应用体验、创新案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后续系统改进建议。大家的应用感受分享不仅展现了该系统在辅助学术研究中的实际效能,更凸显了其在提升学生数智素养、复合型新文科历史学人才方面的巨大潜力。
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为参与《盛宣怀档案》数字化标注项目的100余位志愿者颁发了感谢状与实习证明。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学院师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历史研究中应用前景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学院下一步AI赋能历史学学科建设的方向与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