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活动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举行第7期“文汇有约”师生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06     浏览量:   分享到:

疫去春来,春暖花开。伴着春的脚步,文汇有约再次和大家见面。3月31日晚,“文汇有约”第七期师生交流活动顺利开展,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于留振老师应邀参会。于老师以“学术生涯的探索与专业学习的经验”为主题,与同学们就个人经历、专业选择、考研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同时举行,共计三十余人参与。

在经验分享环节,于老师就个人求学和工作经历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于老师认为个人成长受多重因素影响,本科阶段没有明确目标依然可以通过深造寻找人生方向。此外,于老师以在重庆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从教经历为例重点指出教学课程应是活跃的,师生同学之间交流是平等的。

在师生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于老师认真解答。对于跨专业学习历史学的经验方法,于老师认为历史学虽然门槛不高,但想做好却不容易。本科博雅教育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用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应用于历史专业。此外,要根据老师的线索去多读书,查漏补缺。在本科阶段最好可以对未来进行构想,放开视野,相信自身的可塑性。同时,于老师以美国史的学习为例指出美国历史是多方面的,在进入专业学习前可以进行通史著作的阅读,掌握线索后选取感兴趣的方向进行专门研究。

针对如何进行历史学研究的问题,于老师以世界史研究为例指出历史研究者要抱有开放的心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去观察其他国家。同时要学以致用,谦虚并自信,相信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益于社会发展。既要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又要善于从外界获取信息。

对于目的性学习与兴趣学习的取舍问题,于老师认为学习要带着热爱,确立自己的志向,付出努力并尽力去做到极致。在专业学习之余,也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丰富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针对自己的专业与想选择的考研方向存在矛盾的问题,于老师认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要在意他人设定的框架。同时还要学会取舍,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更核心的任务上,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对不了解的内容产生困惑时,让困惑带着你学习。

交流环节过后,于老师也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期待。希望同学们可以真正领悟到“平等”的深刻内涵,并且多去向老师询问交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等学习资源服务于自身学习。此外,希望同学们可以保持“激情”、“责任”对自己所学有信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同时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存在,保持学术活力。

最后,历史文化学院第七期“文汇有约”师生交流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与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参与学生感言:

2019级世界史班 岳晨:

若问我听于留振老师授课的感受是什么,我一定第一时间会想起《死亡诗社》电影里Keating老师自由发散的思维与春风化雨的讲授。面对历史问题,于老师总是对我们强调:没有人能够对学术与知识进行垄断,并不存在唯一的、刻板的答案,因此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与求索。这次在课堂与Office hour之外的交流带给我的感受依旧是于老师所坚持的:多元、平等、相互尊重。交流刚刚开始,我们围坐在学院217室的圆桌前,于老师类比了美国大学中以自由和平等为显著特征的沙龙,还半开玩笑的举出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经常把腿放在桌子上的例子,整场交流下来这种自由轻松的氛围一直没有散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于老师在最后给大家的建议中提到“Passion”,对自己所学充满热情,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我觉得这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更是弥足珍贵,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中写道的:“做世界的水手,游遍每一个港口。”找到自己的热爱,投入其中,一定是件幸福的事。

2018级历史学卓越教师实验班 周勇琪:

有幸参加“文汇有约”师生交流活动,于老师以其个人的经历分享的形式来影响我们对专业学习的认知,以这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应对和理解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选择。于老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让我认识到不管身处何地、在何岗位都应为自己理想所努力学习和奋斗。也许未来和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限制,但大浪淘沙过后,坚持学习新知识,不断把自己向前推进,才是克服困难和限制的信念和道路。对于我而言,面临着马上参加工作,纵使前方有着荆棘丛林,有着迷雾重重,但自身要坚持一些独立和自由的价值观念,在面对任何选择、思想、甚至是危险,都应坚持作为人而存在的信念和价值。